本报讯 (良渚遗址管理区微融媒体中心 摇慧敏 记者 濮玉慧) “良渚古城是一个各类资源由外部汇入、人口跨区域聚集的都市,其影响力和发达程度超乎想象……”近日,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科技考古室主任王宁远走进中国考古博物馆,讲述长江下游区域距今6000年到4000年之间的发展历程。

中国考古博物馆“中华文明溯源”系列学术讲座于2024年6月开启,聚焦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的重大考古发现和最新研究成果,每周六邀请知名专家与观众分享互动。

“良渚文化中期统一规划礼仪中心、城墙及水利系统。良渚文化体现了早期国家社会组织产生和演变的清晰过程,为中华文明探源研究提供了样本……”现场,王宁远回答了多位观众的提问,深入浅出的讲述让“高冷”的史前考古变得生动有趣,不时爆发出热烈掌声。

针对大家普遍关心的良渚文化如何结束以及其标志性的玉琮在全国范围内的流传情况,王宁远解释说,环境研究表明良渚晚期水患频繁,可能影响了稻作生产,人群向周边移动,玉琮和其代表的观念也随之影响了中国多个地区。“这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形成的生动写照。”王宁远说。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