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直有关单位:

《余杭区球球直播app下载_球球体育官网-线上买球全面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实施方案(2025-2027)》已经区政府同意,现予印发,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杭州市余杭区人民政府       

2025年10月17日         

(此件公开发布)


余杭区球球直播app下载_球球体育官网-线上买球全面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实施方案(2025-2027)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球球直播app下载_球球体育官网-线上买球科技创新、产业创新重要论述和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机遇,深化创新余杭建设,全面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以下简称“两新深度融合”),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

以两新深度融合为关键路径,以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改革为主要支撑,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构建余杭特色现代化产业集聚。到2027年,两新深度融合“余杭路径”取得重要进展,主要任务指标全面提升,支持全面创新的体制机制基本形成,先进制造业发展支撑更加有力,现代化产业集聚加速构建。

二、主要任务

(一)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打通产学研融合的堵点

1.健全科技企业梯度培育机制。深入实施“高新企业规上化、规上企业高新化”行动,打造“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梯度培育体系。推广科技服务券,加大对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的融资等支持力度,加快初创型项目产业化。(区科技局、区经信局、区市场监管局、余杭金融监管支局)

2.聚焦腰部企业精准培育。健全独角兽企业培育机制,着力培育一批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科技领军企业,加快遴选培育一批“新势力”企业。实施规工企业研发能力攻坚和“两清零一提升”行动,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区经信局、区科技局)

3.强化大企业引领示范。深入实施“雄鹰行动”“鲲鹏计划”,对标培育世界一流企业。实施产业链精准招商,重点招引高成长性的“链主型”企业。鼓励区外企业来余杭建立创新业务总部和研发总部。(区经信局、区商务局)

4.深化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提高创新链产业链协同水平,建立链主企业牵头、高校和科研机构参加、各创新主体相互协同的创新联合体。依托全国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服务平台,支持中小企业“揭榜”大企业技术创新需求。鼓励大企业首用中小企业创新产品、专利密集型产品。(区科技局、区经信局)

(二)强化创新人才培养,筑牢人才支撑的基点

5.加强科技型企业家引育。落实浙江省科技型企业家选育计划要求,推进科学企业家创新园建设。深化产学研合作,鼓励科技型企业家担任科技特派员,鼓励高校院所科研人员按规定到企业兼职。(区委人才办、区经信局、区科技局、区人力社保局、区科协)

6.加强产业高精尖紧缺人才引育。依托国际人才园移民事务服务中心优化海外人才签证、居留等服务。试点绘制产业人才地图,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开展人才自主评价。加强校院企人才流动共享,以青年人才创新创业块状单元市级试点建设为契机,推动高层次人才“互聘共享”计划。以“良渚实验室双创博士学院”建设为依托,支持建立以“培养双创型博士人才”为特征的科教人一体化模式。(区委人才办、区经信局、区科技局、区人力社保局)

7.加强卓越工程师培育。积极组织开展省市级卓越工程师遴选认定工作,建立余杭区卓越工程师人才库,完善卓越工程师梯度培育体系。推进卓越工程师实践基地和特色产业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建设,优化卓越工程师培养机制。(区经信局、区委人才办)

8.加强高技能人才培育。实施余杭匠才培训行动和“技能照亮前程”培训专项行动,推行“岗位需求+技能培训+技能评价+就业服务”的项目化培训模式。引导培训资源向重点行业产业倾斜,推进“30分钟职业技能培训圈”建设,实现技能培训基地和站点在中心镇全覆盖。(区人力社保局、区委人才办)

(三)加速创新成果转化,破解供需对接的难点

9.强化原始创新策源平台建设。完善新型实验室体系,服务保障杭州超重力场项目运行,鼓励大科学装置、省实验室开放共享。支持高能级科创平台在高层次人才集聚、未来产业发展、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发挥更大引领带动作用,鼓励重点企业利用原始创新溢出效应,推动产业发展。(区科技局)

10.强化产业共性技术平台建设。分类培育综合性、专业化中试公共服务机构,加强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加快形成全链条服务能力。支持高校院所、科技企业创建全国重点实验室、全省重点实验室。推进人工智能赋能关键共性技术、科学设备研发等平台搭建。(区科技局、区经信局)

11.强化成果就地转化体系建设。支持杭转中心、概念验证中心建设,服务科技成果就地交易、转化与应用。加强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围绕技术评估、成果转移等方面引育一批专业化科技服务机构。深化知识产权全链条服务,探索专利产业化体制机制创新。(区科技局、区市场监管局)

12.强化创新孵化载体建设。分类开展孵化器管理,支持新建一批孵化器,推动现有孵化器提能升级,提高“硬科技”孵化服务能力。优化“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孵化链条,提供全要素全周期服务。深化小微企业园、环科创平台创新生态圈等建设,持续孵化新企业、催生新产业、形成新业态。(区科技局、区经信局)

(四)加速创新产业集聚构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焦点

13.推进“415X”集群梯度培育。深入实施“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工程,加快形成“新星”产业集群、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构建“省级—国家级—世界级”产业集群梯度培育体系。(区经信局、区发改局)

14.推进传统产业转型跃升。持续实施“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攻坚行动,强化工业功能区有机更新。全面推进全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建设,提升细分行业中小企业数字化水平。推动历史经典产业传承创新发展,谋划抹茶产业园建设,支持抹茶等产业全链高质量发展。强化绿色工厂培育,深化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积极推动数字金融、绿色金融创新发展。(区经信局、区发改局、区农业农村局、余杭金融监管支局)

15.推进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建立产业链“链长+链主”制,围绕五大产业生态圈,强化项目招引、加快产业集聚。推进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深化高端软件核心区、高端医疗器械协同区、人工智能“新星”产业群建设工作。(区经信局、区发改局、区科技局)

16.加强未来产业前瞻布局。实施“未来攀峰”行动,打造“数据、算力、模型、终端”全链条发展的人工智能产业生态,树立垂直行业标杆示范应用,赋能带动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类脑智能等三大前沿风口以及X个前沿领域加快布局发展,构建“1+3+X”未来产业培育体系。(区经信局、区发改局、区科技局、区交通运输局)

(五)加速创新生态营造,优化资源配置的节点

17.推动创新资源向企业倾斜。全面落实政府采购支持中小企业政策,鼓励本地企业参与政府采购公平竞争。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设立海外创新孵化中心和研发机构,支持企业承担重大科技攻关任务,力争企业牵头或参与的区级及以上科技研发项目占比不低于80%。健全国有企业科技投入体系,力争区属国有及重点参股企业研发投入年均增幅高于全区平均增幅3个百分点以上。(区科技局、区经信局、区财政局)

18.推动产业发展空间集聚。深化平台管理体制改革,推动产业项目和优质企业向产业平台集聚。未来科技城聚焦“1+3+X”未来产业细分赛道,争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良渚新城巩固数字文化、生命健康产业优势,争创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区。余杭经济开发区围绕“一智三新”产业体系,深耕“芯机能”赛道,建设全国“专精特新企业优质培育服务园区”。(区发改局、区经信局、区科技局、区商务局、未来科技城、良渚新城、余杭经济开发区)

19.推动金融资本投早投小。加大科创金融专营机构培育力度。深化“3+N”杭州产业基金与国家级基金、中央企业基金的对接合作,带动社会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支持“硬科技”企业通过并购重组持续做大做强。(区政府办、区发改局、区科技局、区财政局、区国投集团、余杭金融监管支局)

20.推动首创成果场景应用。探索建立应用场景建设统筹机制,鼓励企业围绕新兴产业拓宽新服务、研发新产品,积极参与“城市机会场景清单”竞争认领,推动产品在本地应用场景先行先试。加快打造一批标杆应用场景和典型示范项目。优化首台(套)保险补偿机制,大力推广“三首”产品。(区经信局、区发改局、余杭金融监管支局)

三、工作保障

建立两新深度融合工作推进和联络机制,实施项目化、清单化管理,动态掌握工作进度,对相关单位进行差异化指导督促。积极向上争取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中央预算内投资、“两重”“两新”重大政策等资金支持。完善政府基金支持创新企业方法路径,探索政府基金投早投小投长期免责机制。深化多气源采购模式,降低天然气采购综合成本,减轻企业电力接入环节负担。对符合规定的高新技术产业投资项目,经依法确认后,按照高可靠性供电费用收取标准的70%执行。鼓励采用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等供地方式,降低企业拿地成本。

本实施方案自2025年11月30日起实施,有效期至2027年12月31日,由区经信局负责牵头组织实施。本实施方案与其他同类政策有重叠的,按照“从优、就高、不重复”的原则予以支持。


附件: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主要任务指标


附件

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主要任务指标


指标类别

序号

指标名称

2025年

2026年

2027年

牵头单位

总体目标

科技含量更高

1

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

保持稳定

区科技局

2

规上数字经济核心制造业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重(%)

6.8

7.0

7.2

区经信局

3

规上工业新产品产值率(%)

45

45.2

45.5

区经信局

4

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全社会比重(%)

80

80

80

区科技局

5

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件)

56

58

58.5

区市场监管局

产业结构更优

6

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保持稳定

区经信局

7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68.5

68.8

69.4

区经信局

8

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

26.78

27.28

27.78

区经信局、区发改局

9

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

42

43

45

区经信局

10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

76

77

78

区科技局

新质生产力球球直播app下载_球球体育官网-线上买球

11

每年新增培育“新势力”企业(家)

1

2

3

区经信局

12

技术交易总额(亿元)

220

225

230

区科技局

13

每年新增首台(套)产品(项)

6

8

10

区经信局

14

全员劳动生产率(万元/人)

41

42

43

区发改局、区经信局

创新主体

15

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家)

1000

区科技局

16

每年新认定科技型中小企业(家)

1000

1000

1000

区科技局

17

每年新认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家)

5

6

7

区经信局

18

每年新认定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家)

1

2

3

区经信局

19

每年实施市级及以上重点科技计划项目(个)

30

30

30

区科技局

20

每年新增创新联合体(家)

0

0

1

区科技局

产业人才

21

每年引进35周岁以下大学生(万名)

5

5

5

区人力社保局

22

每年引育国内一流水平的科技领军人才(名)

20

20

20

区委人才办

23

每年推荐科技型企业家(名)

20

20

20

区科协

24

每年新增卓越工程师(名)

5

6

7

区经信局

25

每万名就业人员中研发人员数(人年)

342

343

344

区科技局

26

高技能人才累计达到(万人)

9.8

10.2

10.6

区人力社保局

创新平台

27

省级高新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

10

10

10

未来科技城

28

每年新增科技型企业孵化器(家)

8

8

10

区科技局

29

每年新增中试平台(个)

0

1

1

区科技局

30

累计市级以上制造业创新中心(个)

2

3

4

区经信局

产业集群

31

积极申报类脑智能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个)

0

0

1

区经信局

32

“415X”集群规上企业营收(万亿元)

保持稳中有进

区经信局

33

每年招引总投资超10亿元(或1亿美元)制造业项目(个)

1

1

1

区商务局

34

累计省级未来产业先导区(个)

1

2

3

区经信局

创新生态

35

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亿元)

260

260

260

余杭金融监管支局

36

每年新增“浙江制造精品”(项)

2

3

4

区经信局

37

企业牵头或参与的区级及以上科技研发项目占比(%)

80

80

80

区科技局

38

每年为经营主体减负(亿元)

2.3

2.4

2.5

区经信局

39

知识产权纠纷有效处置率(%)

90

90

90

区市场监管局

40

专利密集型产品产值(亿元)

30

35

45

区市场监管局


余政发〔2025〕45号.wps




分享: